第0428章海上星岛
海上星塔台很高,为防海风侵蚀,星台全天开着防风罩,一天的检查巡逻从星台底部浮空岛走起,通过塔台的直通道下到浮空岛底部中控间,检查中控间的浮空石的状况,简单测试一下整体通路是否顺畅,有无产生错误节点。
赵小路第一次跟着李老头进入中控间,感觉这里好像是被什么古树树根侵占了的隐秘溶洞,脚下头顶全是密密麻麻的符文阵路,离海面很近,但听不到一丝海浪的声音,只能听到浮空石运转时的嗡嗡声,嗡嗡声听久了,就不太舒服。
起初赵小路还担心这中控间涉及到行云宗内的机密技术,随便曝露给外人是不是不太好?结果李老头告诉他,其实浮空岛的技术主要是御甲门和西方机械学派共同合作研发的产物,和行云宗掌控的东西不一样,他所知道的也就维修保养这些大家伙的方法而已,至于原理他也一窍不通。
检查完浮空岛中控间,顺着铁道原路爬上去,从塔台底部开始检查阵路运转情况,依旧是和中控室内一样的流程,塔台内有十六层台阶,转一圈上来,差不多就是中午了。李老头歇会儿,从方形冰鉴里挑出一些新鲜蔬菜,搁着自然解冻,从灵冰鉴里挑出一块冻着鱼的方冰,这就是中午的主食了。手搓灵火融冰解冻,搓洗干净鱼,切分鱼肉,架锅淋油,撒上少许香料文火熏煎,按按压压,烧熟了起锅,就锅里的油炒炒菜,就是一顿美食。
偶尔李老头也会做海鲜粥,是在海上刮大风大雨的时候,巨浪把水母海蜇鱼虾贝类一些小海鲜拍上了高高的浮空岛,雨停后,李老就拎着一个红桶去捡拾岛上的海鲜,乌云尚未散尽,贝类犹在湿润的岛沙里微微开阖,全丢进桶里,集满了一桶,回塔台上放进大盆里清水养着,倒酒促其吐净泥沙,提前一晚上泡好新鲜豌豆,搓好玉米粒,第二天把个个小海鲜该清理的清理,连米带水一股脑丢进锅里,中道倒进豌豆和玉米粒,煮开了冒气了,锅里咕嘟咕嘟出一缕缕云飞上天,香得不得了,喝起来更鲜。海蜇丝清脆,小水母软韧,贝肉滑嫩,虾肉味鲜肉弹,豌豆玉米色彩分明,腌萝卜小菜调剂,赵小路每次都能喝上三大碗。
海上的生活简单而有些枯燥,怕赵小路觉得太无聊,李老头带着他去离浮空岛不远的一处礁石上海钓,李老头说那块孤零零的礁石本是浮空岛还在海上时的一部分。行云宗拔岛浮空,那片礁石因为面积太小,没有带上,就成了海钓的好地方。中午大海最风平浪静的时候,礁石大半露出海面,浮空岛投下的巍然阴影之下许多海鱼游曳,是海钓的绝佳时机,随便扔下点什么都能钓上鱼来。
“而且有岛挡着,一点不晒,海风吹着可美,有时候钓着钓着就睡着啦,鱼竿都被鱼带跑了。”
赵小路第一次钓鱼,笨拙地挂饵,抛线,架好鱼竿:“这样就行了吗?”
“行了行了,躺着吧!”
礁石被李老头早些年铲出了一片光滑的切面,躺着正好,宛如天然的躺椅,李老头把草帽垫着当枕头,架着腿,兴致颇高,操着方言唱起了故乡的民歌小调,脚丫子随歌调节拍一点一点。
其实李老头唱得不算好听,嗓子干。赵小路努力听辨了几句,就放弃了。安静地看着天,天空蓝得透彻高远,大朵大朵软乎乎的白云悠悠而过,太阳半边嵌在塔台尖顶之上,半边散射出来的光为巍峨的塔台平添了山岳般的庄严气质,偶尔塔台内某扇窗户会亮起来,那代表有行云宗弟子跨过千里抵达了中转站,他们都是老熟人了,塔台内物资充足,能带多少带多少,喝水吃饱,还有闲书可看,休息好了又匆匆上路。
在这茫茫海上,海上星是唯一的最宏伟的人类建筑,仿佛永不坍塌。
漫无目的的思绪中,赵小路想到了一个词“永恒”。
这样宁静的午后,旷远的美景,很容易让人觉得这一幕会永远持续下去。澄澈的天,深蓝的海,高耸的塔台,海上星会一直矗立在这里,为代代行云宗弟子提供准确的坐标方向与长线补给。
但实际上那是不可能的,塔台需要每天巡逻,检查有无出错,它也有使用年限,大阵老化到快没法使用的时候,行云宗大能就会把它带到更荒芜的深海任其自沉。
甚至两边繁盛的港口也可能因为种种缘故衰落下去,海上星可能被转移到其他海域,还可以继续发光发热,而昔日兴盛的港口城市衰落,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下一次兴盛起来不知要等待何年何夕。
地上的万事万物没有绝对的永恒,那天上的仙人们,他们是永恒的吗?
赵小路想得乱七八糟,也不知自己为什么会想得那么多,也许是因为这片海?广阔、巨大的事物,总会勾起人心莫名的遐思。
“哎,你发什么呆!上鱼了!”李老头猛地坐起来,“来来来,看我怎么收鱼的,一般鱼咬中了钩都很凶,拉力大得你拽不住,你得这样半蹲着,这样好发力……”李老头一下噼里啪啦说了好多,可是——“鱼好像没动?”
李老头拉了下,还真很顺利地拽动了,“鱼”没有挣扎。
“不会钓只鞋子上来了吧?”李老头嘀咕着,海上星在海域归属是属海珠娘娘的,不过洋流与季风总会把西陆的一些破铜烂铁送到浮空岛附近海域,最多的一天李老头钓上了三只鞋子五张破渔网,鱼一条没上来。
他收起鱼线,“鱼”渐渐浮出了海面,白白的一大坨,赵小路惊道:“是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