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风云汇聚(1 / 2)

金碧辉煌的大明殿内,殿中鎏金蟠龙柱巍然耸立,殿顶藻井绘着日月星辰,在晨光中泛着淡淡金辉。

元顺帝端坐在九龙金漆御座之上,御阶之下,蒙古宗王们身着锦缎貂裘,高鼻深目的面庞上写满倨傲,端坐在两侧。

汉人官员则青袍玉带,低眉顺目地站在稍远的位置。

“启奏陛下,江南行省泰州路的达鲁花赤贪墨漕粮,证据确凿...”

“近日来,微臣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

“陇西大旱,恳请朝廷拨粮赈灾...”

大臣们抑扬顿挫的奏报声在大殿穹顶下回荡,元顺帝却只觉得眼皮越来越沉。

他微微后仰,倚在龙椅的靠背上,摩挲着扶龙椅,这些陈词滥调,从他登基至今已经听了整整十三年。

不是哪位大官弹劾政敌贪赃枉法,便是某地官员吹嘘在自己治下路不拾遗,歌颂圣上英明,再不然就是哪个州府又哭爹喊娘,说遭了灾,伸手要粮要钱。

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元顺帝半阖着眼,目光从一个个大臣脸上扫过。

谁在说真话,谁在放狗屁,谁该敲打,谁该安抚,自己能在位十三年,早已对这些琐事了然于胸。

这时,礼部侍郎陡然躬身出列,他年约五旬,面容清癯,一袭绯红官袍衬得他气度不凡。

只见他双手捧着一卷礼单,声音抑扬顿挫地禀报:“启奏圣上,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德里苏丹,以及高丽、东瀛、陈朝等十八国使节已陆续抵京。”

“各国朝贡之物,清单在此。\"

他缓步上前,将那份厚达寸余的礼单高举过顶。

一位小太监连忙趋步上前,双手接过,恭敬地呈递到御前。

元顺帝随手翻开礼单,只见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金帐汗国的宝马、察合台的白玉骆驼、伊利汗国的珠宝钻石二......

这些贡品看着颇为豪气,但对元廷来说无足轻重,而元廷作为宗主国,又是东道主,反而需要回赠数倍的国礼,用来彰显国力。

礼部侍郎继续奏道:“此次万国来朝,我大元身为宗主国,按例需备下厚礼回赠。”

他说着,眼角余光瞥向户部尚书的位置,“只是这回礼规格,还需要户部来出钱出力了。”

殿中群臣闻言,都不自觉地看向户部尚书。

这位户部尚书顿时面色铁青,这几年黄河决堤,国库已经捉襟见肘,今年圣上又加大焰口法会的规格,更是消耗上了一笔巨资。

若不是去年真君将集庆路一带安稳,只怕今年各地官员都领不到多少俸禄。

如今又要应付万国来朝这等场面,哪怕把整个户部卖了,都很难凑出这笔钱。

元顺帝却似充耳不闻,突然合上礼单,声音虽轻却字字清晰:“这各国来使,可知晓此次焰口法会,是为谁而办?”

礼部尚书闻言,连忙出列,他年约四旬,面容白净,此刻却渗出细密汗珠:“回禀圣上,臣已遵旨,将法会缘由与各国使者详加说明。”

他咽了口唾沫,斟酌着词句,“只是...各国使者来自天南地北,再加上教派林立,天方教、景教、道教...信仰驳杂。此次法会不以密宗为尊,他们中有些人...”

礼部尚书说到这里,额头上的汗珠已经顺着脸颊滑落。

他偷眼看了看御座上的皇帝,硬着头皮继续道:“恐怕会心存芥蒂,届时法会上,怕是会有些不快。”

元顺帝眉头骤然紧锁,手指在龙椅扶手上重重一叩:“真君在各地的那些事迹,你都跟他们掰扯清楚了?”

这一声轻响,殿内众人都感到一股无形压力,额角渗出些微汗珠,礼部尚书更是双膝一软,险些跪倒。

最新小说: 阵起洪荒 错撩师祖后我连夜出逃 钓鱼佬,除了鱼什么都钓[基建] 路人A只想咸鱼 让她坠落 被清冷公主缠上后 萩原今天失业了吗 老婆是反派Omega少将[星际] 游雾 清冷师姐她悔不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