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甘露殿。
李世民穿着随意的斜靠在凉席上,淡笑道:“爱卿还真是尽职啊,休沐还来求见朕,若不是你,朕都去避暑了!”
“陛下恕罪,臣也是拿不定主意,才来求见陛下的!”房玄龄一脸歉意的作揖道。
李世民无所谓地摆了摆手,道:“没事,朕也就随便说说,你先说你的事吧!”
“是!”
房玄龄应了一声,当即表明自己的来意:“启禀陛下,高句丽又派了使者来我大唐,说要跟陛下好好谈谈,但他先去了辽东刺史杜君绰那里,据杜君绰上奏的意思,他感觉高句丽应该另有所图,请陛下定夺!”
“如果朕没记错的话,他们之前派的使者,好像被太子囚禁了吧?”李世民蹙眉说道。
房玄龄笑着点头道:“是的陛下,他们现在正按太子的意思,绘制高句丽的勘舆图!”
“呵!”
李世民也笑了:“怎么,他是打算要回这两名使者?那让他去太子那里要吧,看他有没有这本事!”
“可是,臣听说他并不是来要回这两名使者的,而是对我大唐有意扶持新罗和百济,有些不满,”
“哼,我大唐扶持谁,还要经过他们的同意?简直笑话!”
李世民不屑地冷哼了一声,然后沉沉地道:“不管这名使者有什么目的,先让鸿胪寺的人跟他谈,谈得好,朕才见他,谈不好,就让他回去!”
“是!”
房玄龄应了一声,正准备领命离开,忽听李世民又想起什么似的,问道:“朕让礼部拟的圣旨,你看了吗?”
房玄龄迟疑了一下,然后点头道:“看了。”
“那你有什么意见吗?”
“没有。”
“哦?”
李世民眉毛一挑,不由有些好笑的道:“连你也没有意见,看来朕这次是做对了?”
“呃,这个……”
房玄龄尴尬了一瞬,而后一脸为难地道:“不瞒陛下,臣虽然对此事没有意见,但不代表臣赞同陛下的决定。”
“什么意思?”
李世民眉头大皱:“既然不赞同,为何又没有意见?莫非你打算欺君?”
“不敢!”
房玄龄连忙惶恐作揖:“臣对此事没有意见,是因为太子担得起陛下的加封。而臣之所以不赞同,是从国家的层面去考虑的。”
“陛下您想想,一旦太子承了您的加封,他的威望是不是越来越大?而大唐目前的政治格局,依旧是陛下主导。如果太子的威望与陛下齐平,臣担心政令会有偏差!”
“呵!”
李世民闻言,不由得再次一笑:“朕还以为你担心什么,原来是担心的这个啊!”
“不瞒你说,这个朕早就考虑到了,太子他有能力,有想法,朕不是太上皇,朕不会压制朕的儿子,朕要告诉天下人,只要他遵从孝道,朕会最大限度的支持他。这是朕的拳拳父爱!”
“至于你说的政令会有偏差,这个也不用担心,朕相信太子的决断,如果朕和他的决断出现了不同,那就以他的决断为准,朕不会再干预他!”
“什么?!”
房玄龄听到这话,整个人都惊呆了,心说这还是自己认识的那个陛下吗?
他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太子与陛下的矛盾由来已久,如今又没有发生什么大事,陛下怎么可能向太子妥协得这么彻底?
难道……
只是一瞬间,房玄龄就想到了某种可能,不由下意识咽了咽口水,暗道,这该不会是捧杀吧?
陛下居然打算捧杀太子?!
“这……”
房玄龄一时竟无言以对。
而这时,殿外忽地传来一道禀报声:“启禀陛下,辽东急报!”
“嗯?”
李世民眉头一皱,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于是当即朝殿外下令:“快将急报拿进来!”
………
另一边,太子府。
“最近的天气怎么这么闷热,该不会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吧?”
李承乾站在一处阁楼上,看着外面的艳阳高照,皱眉嘟囔道。
一旁的王绩则笑呵呵地道:“想不到太子殿下也信这玄学之道?”
“不是我信,是我觉得,人要有敬畏之心,毕竟有些东西,很难说清。”
李承乾摇了摇头,然后转身看向王绩道:“王先生,我让你编写的军歌,编写得咋样了?”
“呵呵,不瞒太子,这还是我第一次编写这样的曲子。但有太子的指点,已经在谱曲了,相信再过几天,应该就能出来。”
“嗯,镇守使果然没推荐错人,你确实是个人才!”
“太子过奖了,比起魏小友,在下还是差了点。”王绩一脸谦虚地说道。
李承乾闻言,认真看了他一眼,又缓缓走进阁楼里面,拿起一杯冰茶啜了一口,淡淡道:“孤听说了一件事,你罢官归乡,是因为你兄长王凝得罪了朝廷大臣,导致你兄弟二人皆不被重用,遂托疾罢归,不知是否确有其事啊?”
“这个……”
王绩心中一震,不禁面露迟疑之色。
如果他回答是,那么就有欺君之嫌,如果他回答不是,同样有欺君之嫌。
只不过,前者可能要命,后者会被再次弃用。
是前途要紧?还是命要紧?按照正常情况来说,肯定是命要紧,但问这个问题的是李承乾啊!
他可是大唐最负盛名的史上第一太子。
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以后怕是只能在乡野间饮酒作乐了。
如果能有一份更好的前途,谁愿蹉跎乡野?
想到这里,王绩最终暗牙一咬,然后噗通一声,朝李承乾跪了下去,叩首道:“回禀太子殿下,确有其事!”
“哦?说来听听!”
“是!”
王绩应了一声,旋即将当年之事娓娓道来,听得李承乾眉头大皱,不由得沉声道:“想不到我李唐皇室如此错综复杂,还好现在没有外戚干政,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哎,纵使现在没有外戚干政,但隐患还是有的,任人唯亲,迟早会酿成大患!”
“不错,你说的很有道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孤确实应该好好想想,如何规范外戚干政!”
李承乾颇为认可的点了点头,然后又好奇的问道:“你兄长王通之子,王福畤,现在在何处任职啊?”
“这个……”
王绩愣了一下,连忙答道:“回禀太子殿下,小侄目前任太常博士。”
“哦,在长安吗?”
“在的!”
“那你有空问问他,有没有兴趣到锦衣卫经历司任职,我那里正好缺个管事的,如果没兴趣就算了!”
“不不不,有有有,能得太子殿下赏识,是小侄的福份,他一定会愿意的!”王绩闻言,连忙替自己侄子拿了主意。
李承乾淡淡一笑,却没有再多说什么。
因为他这样做,只是想弥补一下上辈子的遗憾。
毕竟王勃那首《滕王阁序》,可是难了他几天才背完,他必须要为难一下这小子。
嗯,就从他爹开始。
而就在李承乾脑中恶趣味丛生的时候,楼梯口忽然传来一阵咚咚地的爬楼梯声。
“启禀太子殿下,宫里派人来传旨了!”
“传旨就传旨呗,你这么慌慌张张的干嘛?莫非宫里的天塌了?”
“哎哟我的太子殿下,您可别胡说,是大事儿!而且与您有关!”
来福罕见的露出一脸失态的表情,急急忙忙的来到李承乾身边,看了眼王绩,又压低声音道:“现在整个长安都知道陛下来给您传旨了,连陛下的仪仗队都出宫了!”
“说是您接完旨后,得马上进宫,进太庙祭拜天地!”
“嗯?”
李承乾一愣,心说这是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