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她说的,这是原着里写的。
李嫂子泼辣能干,家里家外一把抓,还把孙团长管得死死的,是家属院里的风云人物。
正因为有她这个舅妈,别看陶三娣年纪轻轻就嫁了个团长,周围却没什么人敢给她使绊子,当面说酸话。
“哎,哎,小姜同志,是吧?”
被刚认识的人夸了,李嫂子难得地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
“叫我小姜就行。李嫂子,那个,你是不是做饭呢?那个火……”
看到她围裙上、双手上都沾着面粉,姜芙好心提醒道。
“哎呀妈呀!”
李嫂子一跃而起,一边跑还一边猛抽鼻子:“糊了吗?是不是糊了……”
姜芙失笑。
“李嫂子是个热心肠。”
连耀一边推开院门,一边回头看了姜芙一眼。
见她脸上还挂着笑容,并没有嫌弃的意思,他又继续往前走。
姜芙还是第一次看到土坯房是啥样。
说真的,以前她刷短视频,看那些党员干部下基层扶贫,去困难户家里送米送油,他们住的至少也是砖瓦房吧?
现在轮到她自己,要住土坯房了!
这院子不算小,盖了三间房,还带灶房和柴房。
面积是有了,就是地上连水泥都没刷,一踩一脚土。
现在还好,等下起大雨,土地就变泥地,要多埋汰就有多埋汰。
想到以前看的那些年代文里,女主嫌房子破,姜芙真想喊她们过来看看。
让你知道啥叫真正的破!
“团长都是一家分一个院子吗?隔壁李嫂子家的布局跟这个差不多吧?”
收回视线,姜芙好奇地问道。
见她只是单纯好奇,却不像是要闹的样子,连耀竟莫名地松了一口气。
他离开姜家的时候已经十三岁了,完全记事,自然知道姜宅建得有多么阔气。
那是一栋外观为碧青色的三层欧式建筑,巴洛克风格,有长长的旋转楼梯,有巨大的水晶灯,有电灯电话,有琴房,有浴缸和抽水马桶。
和姜宅比起来,这里甚至连房子都算不上。
“他家人多,所以又盖了两间厢房。这边地方大,家属愿意从老家过来的,都能分到院子。”
反正土坯房盖得快,部队最不缺的就是人手。
连耀的声音忽然变得闷闷的。
他记得老账房跟自己说过,当年光是准备盖房子所需要的窗户玻璃,姜家就用了三个月,都是从塘沽码头一船一船运过来的整料。
姜芙没意识到连耀的失落,她只是单纯不解:“随军没有要求吗?比如,进部队多少年以上,或者达到级别什么的?”
她记得应该是服役满15年,或者达到副营级,家属才能随军。
连耀摇头:“没有。老家还有人的,愿意来的,都陆陆续续过来了。”
看来现在还没有制定相关政策。
国内现在还不太平,就在一江之隔的地方,依旧弥漫着硝烟。
姜芙的目光落在连耀那条被高高吊起来的手臂上。
如果不是伤了胳膊,连耀此刻还在战场。
“连团长,我们坐下来好好聊一聊吧。”
别看连耀对李嫂子说,她是他爱人,但姜芙可不相信这个男人这么快就接受了自己。
他才不会那么好说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