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三娣泼辣能干,一身小麦色皮肤,脸颊红扑扑的,胸大腚圆,扎着两条粗粗的麻花辫子,往人前一站,正是俏生生的十八岁大姑娘。
而连耀刚因伤从战场上退下来,是受中央嘉奖的大英雄,一身正气,阳刚英武。
陶三娣一眼就迷上了这个大英雄。
她知道,自己总不能赖在舅舅家一辈子。
她不识字,每天除了做饭买菜就是洗不完的尿布,要想名正言顺地留下来,最好的出路就是也找个军人嫁了。
而且,这军人的级别还不能太低,否则不能随军,要留在老家伺候公婆一大家子,甚至天天下地。
那和留在老家有什么两样?
立下这个决心之后,陶三娣就时常跟舅妈打听连耀。
得知他父母双亡,在旧社会的时候差点饿死,后来被一个大户人家收作童养夫,经常被那家的大小姐和下人捉弄,日子依旧过得不好。
后来,他偷偷跑去当兵,谎报年龄,说自己十六了,其实才刚满十三岁。
谁知道,就是这么一个半大孩子,居然真的在战火连天的年代里活了下来,还立下战功,跟着老首长一路从北打到南,甚至奔赴朝鲜战场,成了全军分区最年轻的团长!
书里一开篇,就是陶三娣向连耀表白心意。
女追男,隔层纱!
连耀却告诉她,自己当年虽然年纪小,却也拜过天地,是有原配妻子的人。
战乱时期,爹娘弄丢了儿女,婆娘找不到当家男人,那都太常见了。
有人运气好,过了三五年,渐渐联系上亲人。
也有的可能到死都没有打听到他们的下落。
连耀表示,如今不打仗了,自己准备找到妻子一家。
他拒绝了陶三娣。
陶三娣哭着跑走了。
谁知道,就在当天下午,连耀收到一封信,写信的竟是他那位出身不凡的妻子!
对方在信里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不承认这封建糟粕的旧式婚姻,还说自己当时才只有五岁,根本什么都不懂。
最后,她还不忘讽刺连耀,别以为他当了军官就能肖想自己,也不撒泡尿照照,腿上的泥巴还没洗掉呢,简直臭不要脸。
连耀看完了信,默默地收好。
这有名无实的婚姻自然也就结束了。
没多久,陶三娣辗转听说了这个消息,她一点儿都不介意连耀的二婚身份,毅然决然地嫁给了他。
结婚以后,陶三娣知道连耀对自己并没有什么男女之情,但她勤劳,淳朴,热情,积极向上,做好他的贤内助,让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后顾之忧。
日久见人心,陶三娣终于用自己的一腔真心换来了美好生活。
连耀一直坐到盛阳军区司令员的位置,授衔上将。
哪怕是在那混乱的十年里,他们一家子也没受到什么波及。
二人一共生了四子二女,孩子们都很有出息。
其中大儿子后来也是上将,父子二人同为上将,实乃一段佳话。
结尾,退休的连耀和陶三娣一起回到当年他们驻守的安东军分区大孤坝子镇望夕阳下波光粼粼的海面,彼此相视一笑。
全文到此结束。
那位大户人家的大小姐呢?